|
|
|
|
|
8号线限流首日现蛇形排队长阵 许多乘客被迟到 |
从4月5日起,每逢工作日早高峰,地铁6号线的东靖路站和8号线的杨思站都将采取限流升级措施。5日记者在8号线杨思站看到,站外,数以百计的乘客沿着蛇形栏杆进入站内,平均入站时间长达20。而站内,车厢比以往宽敞不少。“虽然进站时间变长了,但整条线路通畅了许多。”【详情】 |
|
|
|
|
|
上海30多个地铁站高峰“限流” 成社会关注热点
|
由于不堪大客流负重,上海地铁于4月初增加“限流”车站,至此已有超过30座车站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限流”运营方案,此方案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上海从1990年开始建条地铁,如今已建成11条线、425公里长、280座车站的运营网络,线路长度居世界。目前,上海地铁的工作日日均客流量超过670万人次,尤其在早高峰时段,多条线路满载率都超过100%,达到13%。
|
|
|
|
|
|
|
|
|
|
|
上海地铁满载率达133% 过载带来安全隐患 |
据地铁运营方介绍,随着上海轨道交通路网客流的急剧攀升,6号线年均客流增速达33.12%,8号线达33.66%,两线早高峰时段满载率均超120%。尤其是东靖路站与杨思站早高峰期间的进站客流较大,造成后续车站乘客无法上车,吊门现象经常出现,影响到全网络准点运营。同时,站台上不断聚集客流,也容易发生踩踏事故。从安全因素考虑,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6、8号线才启动高峰限流升级。【详情】 |
|
|
|
|
|
乘客愿意积极配合限流 盼望增加运能解决根本问题 |
排队虽长,但大多数乘客仍能自觉遵守排队秩序。有乘客表示,虽然理解并愿意配合限流,但不希望限流成为常态,建议增加运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乘客表示,限流的根源是线路设计时对沿线客流估计严重不足。【详情】 |
|
市民建议:高峰期能否多开几条大站式公交线路 |
市民“敏敏”发来邮件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公交,也没必要挤地铁,“合理规划几条公交倒是真的,建议多几条只有高峰时间才有的与地铁线路相近的大站式公交车。”一位于姓市民也来信说,我看到“一点问题,就是即使限流后改乘公交的都很少,这说明公交路线设计的不合理。”这位市民表示,如果能掌握限流站的乘客大多在哪儿下车或者转乘,统计一下人数,就可以安排公交直达车,中途尽量不停靠,这样就能节省乘客的时间,当然会受欢迎。【详情】 |
|
|
|
|
|
|
|
|
配合6、8号线限流措施 沪将开通两条公交接驳线 |
明天起,为配合6、8号线限流措施,本市将开通两条公交接驳线。其中,6号线接驳线起讫站为巨峰路站—世纪大道站,8号线接驳线起讫站为虹口足球场站—人民广场站,周一至周五早高峰时段,这两条接驳线上线运营,为地铁分流。【详情】 |
|
|
|
|
|
限流不会成为常态 年底前将增加地铁运能 |
运营方表示,限流肯定不会长久持续。据透露,6号线已订购新车20列,部分将在年底前投入运营,届时将能缩短列车运营间隔,缓解车厢拥挤。今年6月起,8号线也将陆续增投9列车,届时高峰时段运能将增加27%。【详情】 |
上海5年内“区区通轨交” 轨交房概念渐渐淡化
|
上海市建交委近日推出“十二五”上海建设交通大菜单。根据规划,未来5年,上海轨交运营总里程将再增长约200公里,实现除崇明县外“区区通轨交”。到2015年,上海市民将实现中心城区内出行平均时间不超过45、郊区新城到中心城区平均耗时不超过60、上海到长三角核心地区主要城市平均耗时不超过90的“45、60、90”出行格局。一些原本交通便利和发达的区域受到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小,而一些还没有开通轨交或者交通欠缺的区域影响会比较大。
|
轨交助涨作用递减 "房价跟着轨交涨"恐难再现 |
随着轨交网络建设的推进,上海已全面进入轨交时代,一个区域有两三条轨交已不稀奇,新通车的轨交线路给沿线区域楼市带来的影响也开始发生变化。分析人士认为,轨交利好固然存在,但‘轨交修到哪里,哪里的房价跟着涨’的楼市黄金法则恐难再现。【详情】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