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规划之于养老地产的意义 |
养老地产的开发涉及很长的产业链条,包括土地、金融、设计、部品、服务、医疗等,目前养老地产的现状是,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从更大的层面上来说,还没有成形的系统去支持它的发展,这就更无法落实到规划指标体系中了。规划永远是被动的,一定是嗅到市场机会的开发商先把产品做出来,形成规模,才有可能落实到规划层面。当然,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相信城市规划很快也会对养老地产有所探讨。>>>更多详情 |
|
|
|
|
|
|
|
|
|
农民企业家何开敏6月试点“以房养老”新模式 |
“我的养老模式不是狂言,是有科学依据的。”5月12日,见面的句话,何开敏就拿出了自己精细制作的《一种新型房地产销售运营模式初探》作品。这位九年义务教育没上完的农民企业家,出生于四川阆中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2007年11月,他历经5年创作的城市以房养老作品获得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颁发的著作权证书。去年11月,何开敏在房天下开辟了博客,这个博客上只有一篇文章———"完善的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诞生!">>>更多详情 |
|
|
|
|
|
解析何种土地性质可以用于养老地产开发 |
养老项目从性质上要加以划分。一是具有福利色彩和保障性质的,更类似保障房,比如敬老院和养老院,针对的是“三无”老人和五保户,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不进入市场流通。
如果针对的是开发商的行为,也要进行细分。一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开发的是中高档的养老住宅和老年,可用于销售,也可租赁。完全的市场行为,当然要以市场方式去供地。另一类是准市场的行为,有些类似公租房的性质,不一定完全可以采取市场方式供地,可能会采用定向供应土地的方式。就土地用途而言,现在还没有养老地产供应的概念,如果要从土地制度上有所调整,是不是可以借鉴保障性住房的做法,对养老地产进行研究,看看它是否与普通住宅一样,有无差别。
>>>更多详情 |
|
|
|
|
|
|
|
|
|
专家:养老地产潜力巨大 成房企政策“避风港” |
近期,在住宅市场现“量价危机”、商业地产竞争激烈、旅游地产风险过高的现状下,开发商敏锐地盯上了“养老地产”。对此,中华房商合作联合会执行主席和秘书长贾卧龙今日发表博文称:“养老地产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与普通住宅不同的是,养老地产的出售并不是开发商盈利的终结,其后期的运营服务才是其‘利润爆点’。”这种开发规律接近于高端住宅产品,以适老化设计为创新核心,配建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基础设施的新兴地产市场,将成为众多房企角逐的“战场”。>>>更多详情 |
|
|
|
|
|
“以房养老”:雷声大 雨点小 |
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本市户籍老年人口为315.7万人,老年人口比重已达22.5%。据预测,到2015年,老人总量将突破400万,比重接近30%。到2020年末,这个比例可能将达33%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用老年人的不动产来盘活养老消费,推行“以房养老”模式,不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选择,也不失为养老保障的一种有益补充。
但在实际运作中,“以房养老”模式颇有点“雷声大、雨点小”,这一养老模式的推行到底难在哪?近日,全国人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组来沪检查座谈,与会者再次聚焦“以房养老”问题。 “‘以房养老’的概念提了很多次,但很遗憾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断层。”上海托普律师事务所志愿者律师汪翔说,有老人欲卖公房,而公房要变现很难;有老人想以“商品房”养老,但房子卖掉以后,落户成为新问题。
一些代表认为,要推行“以房养老”模式,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比如前些年曾经出现过一些房屋银行式的中介机构,帮助老年人运作房产资源。“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度的社会组织,为老年人代理盘活房产资源、或委托管理服务。”
>>>更多详情 |
|
|
|
|
|
|
|